饲料鳜养殖的几点建议
更新时间:2025-09-30 10:46:26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鳜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年产量近50万吨。近年来,饲料鳜养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饲料养殖的占比已超10%,不少养殖户从中获得了理想的收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从业者投身其中。笔者根据近年来饲料鳜养殖的情况,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为打算涉足或已经在养殖饲料鳜的朋友们提供参考。
一、紧跟趋势,抢占先机
饲料鳜养殖成为行业趋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传统养殖成本激增
传统桂花鱼养殖依赖“鱼仔”作为饵料,近年来,饲料价格一路飙升,“鱼仔”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鱼仔鳜的养殖成本高昂;秋冬季节,“鱼仔”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了“鱼仔鳜”的养殖成本,同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也影响了“鱼仔”的供应及养殖成本。
2.饲料养殖成本优势显著
相比之下,饲料鳜每斤养殖成本比鱼仔鳜低8~10元。而且,饲料鳜养殖无需配套培育 “鱼仔”,有效降低了因投喂带病“鱼仔”而导致桂花鱼染病的风险。只要养殖成功,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3.政策大力支持
当前政策积极鼓励用人工饲料替代幼杂鱼,为饲料鳜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清新区农业主管部门还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饲料鳜养殖保险”,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让养殖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饲料鳜产量将大幅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改善,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使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以2024年鳜鱼的价格为例,处于近几年的低位,“鱼仔鳜”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传统“鱼仔鳜”养殖将逐步被“饲料鳜”养殖取代,尽早掌握饲料鳜养殖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收获更高的利润。
二、理性评估,稳健起步
饲料鳜养殖利润较高,但需注意防范风险。由于饲料鳜养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种苗驯化和成鱼养殖成功率不稳定。饲料鳜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因水质和气温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免疫力下降,从而暴发疾病,且目前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养殖成功率不足四成,一旦失败,养殖户将面临巨大损失。因此,在决定养殖饲料鳜之前,一定要全面评估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条件,再确定养殖规模。建议先从小规模入手,通过实践摸索饲料鳜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要点,积累经验、提升技术后,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对于已经成功养殖过饲料鳜的养殖户,也不能有丝毫懈怠。由于养殖技术仍在完善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也能一帆风顺。一些养殖户可能因自认为掌握了技术而放松管理,最终导致养殖失败,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警惕。
三、严控苗种,筑牢根基
病毒病堪称桂花鱼养殖的“头号大敌”。从近两三年的养殖情况来看,饲料鳜比鱼仔鳜更容易暴发病毒病。这很可能是因为鱼体在适应人工饲料的过程中,肠道和肝脏的消化解毒负担加重,免疫力有所下降。
所以,在挑选饲料鳜种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病毒检测。选择完全驯化健康无病毒的种苗,是保障养殖成功的第一步。另外,也要加强鳜鱼种苗的小瓜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类病害的检测,避免“带虫”入塘。建议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种苗供应商,并在购苗前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和寄生虫类病害检测,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降低养殖风险。
四、稳定水质,呵护生长
俗话说 “养鱼先养水”,对于饲料鳜来说更是如此。饲料鳜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一旦水质突变,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生长甚至诱发疾病。
养殖饲料鳜,要努力营造并维持良好且稳定的水体环境。具体指标如下:水体保持适当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溶氧大于5mg/L,pH值在7.2~8.5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2mg/L,亚盐含量低于0.1mg/L。
为了达到这些标准,可以定期泼洒EM菌,这样能有效维持水体的藻相和菌相平衡,增强水体活性,稳定水质,促进鱼体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和成活率。同时,定期进行改底操作,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保证水体溶氧充足,维持水体稳定。
五、综合防控,保障健康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生态防控手段预防疾病。
1. 彻底清塘
有水产养殖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彻底清塘是养殖的关键环节。清塘不仅能有效减少病害滋生,还能保持水质稳定,降低饲料鳜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成功率。建议在放苗前,采用生石灰等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2. 鱼体消毒
种苗投放前,务必对鱼体进行消毒,防止寄生虫和病菌随鱼种进入鱼塘。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药浴消毒。
3. 注重防应激
饲料鳜在养殖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在投苗、转塘等操作前后,以及遇到气温突变、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及时泼洒或拌料投喂多维、多糖、有机酸等抗应激药物,避免因水环境突变引发应激反应,导致病害暴发。
4. 加强肝肠保健
桂花鱼天生对淀粉等糖类物质代谢能力较弱,而人工配合饲料多以淀粉作为粘合剂。长期投喂这种饲料,饲料鳜容易患上脂肪肝。而且,经过驯食改投人工饲料后,鱼的肝胆肠道等消化系统压力大增,容易引发消化器官病变。为减轻消化器官负担,要定期用护肝利胆、助消化的中草药、保健品、益生菌等拌料投喂,确保鳜鱼健康生长。
5. 定期预防性驱虫和消毒
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和消毒,能有效减少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可以根据养殖周期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驱虫和消毒时间。
6. 病毒病的防控
目前,针对桂花鱼病毒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做好种苗病毒检测、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加强鱼体保健以提高抗病能力,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
总之,桂花鱼人工饲料养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早掌握饲料鳜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但同时,一定要做好风险防控,科学细致地进行养殖管理,才能大幅提高养殖成功率。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