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鳜鱼“苗种杀手”波豆虫如何高效控制

鳜鱼“苗种杀手”波豆虫如何高效控制

更新时间:2025-08-25 10:43:40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波豆虫,是鳜鱼苗种的第一大“杀手”!主要侵袭鱼类皮肤、鳃部组织,体表黏液增多并伴随充血发炎,鳃组织坏死,导致呼吸困难。一旦感染,发生波豆虫的病鱼会在三天内死亡,在苗种阶段特别需要重视!今天分享一下波豆虫的危害及防控:

 1.jpg


一、什么是波豆虫

波豆虫是一种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动基体目、波豆科的小型无色的鞭毛虫。波豆虫通常体型较小,体长为11-15微米,体宽为5-7微米。它们呈圆形或稍微伸长的形状。波豆虫具有两根不等长的鞭毛,这两根鞭毛都起源于虫体的前端,并从胞口内伸出,一根鞭毛通常较长且游离,向前伸出;另一根鞭毛则较短,向后伸出。有的有波动膜,波动膜通常位于虫体的前端或侧面,并随着鞭毛的摆动而波动。波豆虫通过胞口摄入食物。胞口通常位于虫体的前端,呈管状。食物通过胞口进入虫体内部,供其消化吸收。寄生在鱼体时,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分裂之前长出另外两根鞭毛;离开鱼体的寄生虫通常一个小时之内死亡。

2.jpg


二、波豆虫的危害

1、被波豆虫穿透的鱼皮肤表层细胞坏死,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容易进入,引起溃烂。

2、感染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使鳃丧失正常功能,呼吸困难、漂浮水面不久就会死掉。严重的大批死亡,危害性极强。

3、镜检时想要发现波豆虫,需要用高倍镜才能发现,而且常规药物很难杀死他,如果发现他,请在1—3天内马上把他消灭,一旦不能短期内处理掉,不是虫死就是(鱼)亡。

3.jpg

三、波豆虫感染症状表现

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被鱼波豆虫穿透的表皮细胞坏死,细菌和水霉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感染的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难,鱼免疫力下降,病鱼闭口,游泳迟钝,鳍条折叠,漂浮水面,主要危害小鱼,可在数天内突然大批死亡。2龄鱼也常大量感染,而患病的亲鱼,则可把病传给同池孵化的鱼苗。

4.jpg

四、如何诊断

病鱼鳃盖不能闭合呼吸困难,体表和鳃黏液增多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主要临床诊断要点如下:

1.取鳃和皮肤黏液制作水封片,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梨形、卵圆形,做快速旋转漂流样运动的虫体即可确诊。

2. 当虫体附着在组织上时,要注意与血细胞和上皮细胞区分,虫体常整齐排列,似气球样。

五、一旦确诊波豆虫如何处理

1、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或甲醛溶液浸泡鱼体,浸泡15-20分钟,也可以泼洒全池。

2、治疗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消毒。

3、使用市售杀纤毛虫的药,复配国标渗透剂,再加少量黄药水。同时,配合拌料内服桉虫克,会有增效驱虫的效果!

4、用2%浓度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用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 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 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