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大菱鲆(多宝鱼)的生物习性及人工养殖要点

大菱鲆(多宝鱼)的生物习性及人工养殖要点

更新时间:2025-08-12 10:47:40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大菱鲆(学名:Scophthalmus maximus),又称多宝鱼,是菱鲆科菱鲆属鱼类。成年雄性大菱鲆体重1000~2000克,体长30~35厘米;成年雌性体重2000~3000克,体长约40厘米。大菱鲆是欧洲海水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至2020年,中国是世界上养殖大菱鲆的最大生产国之一;在引入中国养殖10多年后,在中国的年产量达3000余吨,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jpg

一、大菱鲆的生活习性

大菱鲆是肉食性为主的鱼类,食谱很广。在自然界,1~2龄的大菱鲆主要摄食糠虾和多毛类等小型甲壳动物,大个体也摄食底栖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当年鱼主要以多毛类为食,大鱼开始捕食小型鱼类,如小黄鱼、鳀鱼、六线鱼和锦鳚等。

大菱鲆是夜间活动的动物;除摄食外,平时静伏水底,很少游动,性格较温顺,几乎没有争斗和残食现象。大菱鲆喜集群生活,常互相多层挤压一起,除头部外,身体部分可重叠,重叠面积超过60%,对生活、生长没有影响。它们还喜集群游向水面摄食,饱食后迅速下潜静卧水底。

2.jpg

二、大菱鲆栖息环境

大菱鲆为海水底层生活鱼类,栖息深度范围0~140米;成熟个体经常栖息于70~100米深水处,喜欢滞留于砂质、沙砾或混合底质的海区。

大菱鲆为冷水性鱼类,适应生长温度为7~22℃,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最低致死温度为1-2℃,最高致死温度为28-30℃;它们能适应12~40的盐度,最适为25-35‰,喜生活在pH值7.8~8.6的弱碱性水中。

 

3.jpg

三、大菱鲆生长繁殖

大菱鲆属于在同一生殖周期内分批产卵型的鱼类。野生大菱鲆自然性成熟期在5-8月份;在北海为4~8月,在不列塔尼港湾为5月末至7月中旬,在地中海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

大菱鲆的自然繁殖季节为每年5-8月,盛期为7月,产卵场水深80~150米,水温12~15℃,高峰期14℃左右,盐度32~36。产卵量与雌鱼个体密切相关,个体繁殖力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平均为100万粒/千克(体重);如体重1~7千克的雌鱼,每尾怀卵100万~720万粒。大菱鲆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无色透明,卵径约为1.00毫米左右。大菱鲆卵内胚体即将出膜时扭动频繁,头、尾活动剧烈,头部首先破膜而出。

4.jpg

四、大菱鲆生长发育

大菱鲆初孵仔鱼体色透明,背、臀、尾鳍褶上有黑色素丛。从初孵仔鱼至变态结束这一阶段分为5期:1期仔鱼的体形两侧对称,具卵黄囊,行内源性营养;2期仔鱼两侧对称,但具有鳃盖棘和鳔;3期仔鱼出现鳍条,脊索直;4期稚鱼两侧不对称,眼移动,脊索后背部倾斜;5期稚鱼眼移动完成,鳃盖棘和鳔被吸收。

5.jpg

幼鱼阶段,右眼完全转到左侧,鳔退化消失;身体底色浅棕黄色,布有大量白色、灰色、棕色和鸟粪色素;各部形态已与成鱼相似,唯体色较浅。

雄性大菱鲆约2龄性成熟,雌鱼约3龄成熟。野生大菱鲆的最长成活年龄可达16龄。

6.jpg

五、大菱鲆人工养殖要点

(一)苗种选购   

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125px以上的苗种。最好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买。要求苗种体表鲜亮、体形完整、无伤痕、无发暗、无炎症、无畸形、无白化和无寄生虫,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有条件的可在购买前进行健康检测,以确认苗种的健康程度。

(二)科学放养   

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对大菱鲆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合理的养殖密度下,鱼体应激反应小、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反之易引发疾病。可以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6个循环/天时,要适当降低密度;

2、每个月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是否调整密度;

3、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池操作。 

(三)水质调控

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地下海水可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以流水养殖为好,换水量保持5-10个循环/天。水温20℃时原则上要加大换水量,当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大菱鲆发生高温反应导致充血死亡。

(四)饲料投喂 

大菱鲆饲料配方:通常用50-60%鲜杂鱼绞成鱼浆,配以40-50%大菱鲆专用粉末饲料,再根据不同的阶段添加3-5%鱼油,用饵料机挤压调配而成。  

前期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具体投饵量以不留残饵为大体原则。鱼体重100g前每日投饵次数4-6次,体重150g以后每日投饵次数2-3次。在水温低于12℃或高于22℃时鱼摄食不良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饵量甚至停饵,尤其注意在药浴前不能投饵。 

(五)疾病诊断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简易疾病诊断:

1、观察游泳、摄食及病症情况,以此推断是否健康;

2、针对患病鱼个体,可依次检查体色、体表、粘液和鳃丝情况,并对以上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显微观察,确认是否有寄生虫或细菌感染;

3、打开腹腔观察各组织器官病变情况,对各器官分别取样进行显微观察,确认是否有寄生虫或细菌感染。

通过以上程序可大致判断疾病情况。

(六)日常管理

1、大菱鲆是冷温性底栖鱼类,优良的养殖环境和水质是保障养殖成功的基础。日常养殖中要尽量减少光、声干扰和人为扰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换水和清污以保持优良水质和底质环境。 

2、定期测量水温、溶氧、氨氮等水质指标,适时分池以保持合理密度。养殖工人专职专区、养殖工具专池专用并经常消毒,养殖车间要定期消毒,消毒液经常更换。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健康鱼体的施药次数,选择低毒、高效、对鱼体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工具、车间等的日常消毒操作。   

3、定时观察养殖鱼的摄食、游动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鱼及死鱼,捞出病鱼、死鱼进行解剖分析、显微镜观察,分析原因,记录在案。病鱼、死鱼选择在远离养殖厂区的地方焚烧或泼洒生石灰后掩埋,不可随意丢弃。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