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府信息  >>  今日秋分!昼夜温差超10℃!水产养殖户避损指南!

今日秋分!昼夜温差超10℃!水产养殖户避损指南!

更新时间:2025-09-23 10:10:09       来源/作者:科学养鱼


秋分时节今年天气变化大。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发生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导致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可能超过10℃。气温也开始逐日下降,我国大部分地区渐渐入秋。然而今年的夏天在华南、江南等地余威尚存,搅风搅雨,台风频发,北方已经开始首场大范围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华南地区也出现首次降温,而且还在华北、黄淮地区造成大量降雨。

因此水产养殖管理要相应调整策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还要做好水质管理、投喂管理、疾病防控等日常性工作,以免出现大规模病害暴发。

1.png

Part 01 水质管理

1. 加深水位保持水温。适当加深水位至1.5米以上,减缓水温昼夜变化,降低应激风险。有些地区实行可换水的,要坚持少量多次,每次换水10%-20%,保持水质稳定。

2.调节水质指标。定期检测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溶氧≥5毫克/升(白天)、≥3毫克/升(凌晨),pH7.5-8.5,氨氮<0.5毫克/升,亚硝酸盐<0.1毫克/升。白天溶氧超过7毫克/升才可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菌、芽孢杆菌)调节菌相,保持水体“肥、活、嫩、爽”的状态。如果晴天溶氧太高,连续高于18毫克/升,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处理到12毫克/升以下。

3.预防倒藻与返底。避免在阴雨天或傍晚换水、施肥。涌浪机等,注意不要在雨天移动位置,以免返底。若出现水色异常(如黑水、蓝藻水),先用解毒剂(如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等)处理,再用改底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碳酸钠“水产用”等)改善底质,增加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在150-400毫伏范围内,低于100毫伏时要尽快采取措施。

4.科学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促进水体对流;凌晨提前开启增氧机,预防缺氧浮头。无增氧机的池塘,晴天中午可用潜水泵打循环水,避免傍晚操作。此时池塘载鱼量大,如果遇到雨天,全天开增氧机。

2.jpg

Part 02 投喂管理

1.合理调整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避免饲料浪费。水温、溶氧下降时,逐步减少投喂量至夏季的70%-80%。

2.保证饲料质量。选择优质饲料,避免投喂霉变、变质饲料。注意饲料避光干燥保存,避免虫鼠等破坏包装。

3.科学投喂。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及时起捕,起捕、拉网等操作前停止投喂24小时以上。如突然降温鱼虾受到的应激反应比较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减料或者停料,避免吃不掉的剩余饲料浪费并污染水质。

3.jpg

Part 03 疾病防控

1.定期巡塘与检测。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体表状况,检查是否有浮头、死鱼等异常。定期打样检测,排查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和细菌性疾病。

2.科学合理添加保健品。养殖后期能量积累大,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预混剂(水产用)以及胆汁酸等饲料预混料,提高脂肪转化,增加摄食。也可以添加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肝胆利康散、柴黄益肝散等,保肝护肠,增强鱼体免疫力。

3.加强预防。不提倡采用定期泼洒抗菌药或消毒药的方式预防细菌病等,宜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稳定菌藻平衡,降低水体氨氮、亚盐。针对水体不稳的池塘,每15-20天用生石灰全塘泼洒,稳定水体总硬度和总碱度,还可以稳定水体pH。预防细菌性疾病。天气突变、拉网等操作前后,使用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大黄五倍子散、山青五黄散等抗应激处理,增强鱼体抵抗力。

4.jpg

4.随着水温降低,不建议采用杀虫药预防寄生虫。如果已经发生寄生虫病,确实需要杀虫时,应根据渔医建议,先对养殖鱼类进行解毒抗应激处理,再进行杀虫杀菌,同时保障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特别提示:要做好天气预报,时常关注天气变化,阴雨天、寒潮前及时增氧,防止水体缺氧。对于尚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动物科学合理投喂,加强防逃设施检查,防止河蟹、甲鱼、鳗鱼、黄鳝等养殖动物发生逃逸。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