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应用  >>  黄颡鱼商品鱼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商品鱼养殖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25-08-25 11:26:18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嘎、黄脂丁、黄骨鱼,黄颡鱼为小型淡水杂食性鱼类,在河川、湖泊、水库水域营底栖生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水系。属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水温25~28℃。广食性,自然界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食,成鱼摄食小鱼虾类。

黄颡鱼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生长速度较快,颇有养殖价值。商品鱼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采用池塘主养和混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技术要点按淡水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一、池塘主养

1.池塘条件

商品鱼养殖区环境优良,周边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源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养殖黄颡鱼商品鱼池塘符合现代标准池塘标准,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10cm左右,面积4.5~8.5亩,水深2.0~2.5m。每10亩池塘配套1.5千瓦增氧机1台。苗种放养前池塘要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茶麸、漂白粉等消毒)和施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

2.鱼种放养

(1)鱼种选择

应选择自繁自育,或购进有资质的水产良种场或种苗繁育场生产的健康优质黄颡鱼种,其生物学特征明显,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无附着物或病变特征;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2)放养密度

全长6~8cm的黄颡鱼种6000~6500尾/亩,搭配适量鲢、鳙、鲩等鱼种。

3.投喂饲料

(1)饲料选择

一是黄颡鱼饲料营养应达如下指标:粗蛋白质38%~40%、脂肪8%~10%、碳水化合物18%~23%、纤维素3%~5%。二是选择有资质的渔用饲料厂生产的黄颡鱼配合饲料,质量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粒径适口,粗蛋白质含量38%~40%。或自配自产人工配合饲料(参考配方:鱼粉23%、蚕蛹粉8%、肉骨粉8%、血粉8%、酵母粉6%、黄豆粉17%、标准面粉23%、植物油3%、维生素合剂1%、无机盐合剂1.5%、粘合剂1.5%)或鱼糜混合料(参考配方:冰鲜鱼浆35%、豆饼粉5%、麦粉23%、玉米粉15%、粘合剂3%)。

(2)日投饲量

池塘主养黄颡鱼,放养全长8cm以上鱼种,可全程摄食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池中鱼体重2%~3%。

(3)投喂饲料方法

投喂饲料应坚持 “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与“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摄食与活动情况确定当日的实际投饲量)办法科学投喂。

“看季节”即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投饲量,通常是7-10月四个月为投饲的高峰月,6月虽然水温已升得较高,但鱼体仍小,饲料用量并不大;11月水温已下降,为池鱼保膘,须投喂一定量的饲料。

“看天气”即根据当天天气及未来24小时内可能天气变化,决定当天的投饲量,如阴晴骤变、酷热沉闷、雷阵雨或大暴雨、连绵阴雨等天气状况都减少或停喂饲料。

“看水质”即根据池水的肥瘦、老化程度调节投饲量。水色好、水质清淡,正常投饲;水色浓、水蚤成团或鱼有浮头,应停止投饲,注水后再投。

“看鱼的摄食与活动状况”即确定投饲量的直接依据。如池鱼在1~2小时内基本吃完所投饲料,活动正常(没有暗浮头或有病征兆),可正常投饲,否则就应减少投饲量。

“定时”即每天的上午8-10时和下午4-5时各投饲1次,盛夏当水温超过30℃时,黄颡鱼白天潜伏在深水阴凉处,少进食,应早、晚两头见黑投饲。

“定量”即按季节、天气每天投喂一定量饲料,秋末和冬季水温下降到7~15℃时,黄颡鱼食量大减,应减少投饲量。

“定位”即定点投饲。在鱼池距池壁1~1.5米处设置食台,每亩鱼池设置6个,从鱼种阶段培养它们上台摄食,每次投饲固定投到食台上。

“定质”应保证饲料新鲜可口(切忌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粒径适口、质量稳定(不要随便更改配方)。

4.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

定期冲换水,定时增氧,水温高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大进水量并延长增氧时间,保证溶氧量>4mg/L,水体透明度30cm左右;如水源充足采用微流水养殖最佳。

(2)勤消毒

每30d全池泼洒生石灰15克/m³~25克/m³水体,消毒杀菌并调节池水酸碱度等。

(3)勤巡塘

坚持每天早午晚3次的巡塘(早巡看浮头,午巡看摄食、检鱼病,晚巡观察水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炎夏或天气突变增加夜间巡池,严防意外事故;并将每天收集数据记录在池塘档案。

(4)勤清理

定期清除池周杂草、垃圾和水面的漂浮物,勤洗晒食台,勤在食台同边处用生石灰水或强氯精等泼洒消毒,勤清理病鱼、死鱼;保证环境卫生。

(5)勤防浮头和泛池

盛夏数天内连晴高温,夜晚突降大雨,长时间的连绵阴雨及无风闷热数天,隐存池鱼浮头、泛池风险,应加紧巡视、密切观察,及时预防,减少损失。水质恶化,应及时冲水、增氧,防止池鱼浮头。

二、池塘混养

不改变原有原来池塘主养品种(如四大家鱼、罗非鱼等)的放养密度,混养黄颡鱼鱼种200~250尾/亩进行,不另投饲料,专让其捕食池中小鱼虾水生昆虫,可增加50~80千克/亩黄颡鱼商品鱼产量。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