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了!广东农业的“空中能手”,种地、运货、养鱼样样行
更新时间:2025-08-25 10:26:07 来源/作者:广东农业农村
在广东,无人机正在成为 “空中多面手”。它们掠过稻田洒下药雾,穿梭果园监测病害,盘旋海面精准播撒饵料,以科技之力破解农忙难题。这些 “会飞的新农具”,正在让岭南农业焕发新活力,书写着科技兴农的鲜活篇章。
广州从化
无人机双线助力民生保障
8月18日,广州从化投入8台农业无人机及专业飞手团队,政企携手用科技赋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与粮食植保工作。
在鳌头镇万亩良田,无人机灵活调整高度角度,细密药雾均匀覆盖禾苗,单台每日作业效率相当于60人,大幅抢回暴雨影响的农时;在新兔村蚊虫易孳生区,无人机精准喷洒消杀药剂,快速完成传统人工大半天的工作量。
据介绍,这些无人机既能参与粮食生产全链条服务,又可随时投入防疫。其单台每日飞防面积达300亩,是人工的30倍以上,还能减少15%以上农药浪费。
肇庆四会
无人机为黄田沙糖桔“把脉开方”
8月8日至11日,华南农业大学“绿航智能” 博士团深入肇庆四会黄田镇,为当地沙糖桔产业送上无人机“科技体检”服务。
博士团携带两架“秘密武器”:多光谱相机无人机可给果树“拍CT”,提前识别黄龙病等病害;植保无人机能精准喷药,比人工节省10-20倍药量。四天里,队员们顶着烈日作业,完成200亩果园检测,绘制彩色健康图谱,让农户通过手机就能直观了解果树状况。
此外,博士团针对农户疑问,将操作步骤编成简单、易上手的教程,还留下2套防治方案,培训10名农户使用新设备。团队更根据农户需求简化技术,如增大检测设备屏幕、预设施药参数。据悉,这是博士团与黄田镇的四年之约,他们将在秋收时再来,用更精准的科技助力沙糖桔丰收。
河源东源
“无人机+”点燃乡村创业新引擎
8月11日,东源县无人机植保技能培训班在糖巢创客社区河源畅飞基地开班,为当地及周边年轻人搭建起系统化技能提升平台,以“无人机+”模式激活乡村创业活力。
作为农业大县,东源正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此次培训聚焦农业植保,课程涵盖无人机原理、安全法规、农药知识及实操技巧等,采用“理论+实操”模式,为期三天,考核通过者可以获得权威证书。
培训吸引了应届毕业生、返乡青年等群体参与。基地不仅传授操作技能,更融入创业指导,引导学员探索“无人机+农技服务”“无人机+乡村文旅”等创新路径。这一举措既填补了当地无人机植保人才缺口,也为低空经济培育基层力量,助力形成“技术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茂名信宜
无人机为信宜三华李插上“飞天翅膀”
盛夏,信宜市钱排镇的山间响起无人机的轰鸣声。数十架无人机穿梭林间,将刚摘下的三华李吊运至山下分拣中心,10秒极速换筐的“空中接力”,让果农采摘入筐即可离场,单机日均运量达6000斤,效率较人力背运提升600%。
“再也不用肩挑背扛、骑摩托颠簸运果了!”种植户周生的感慨道出变化。过去丰收季,果农驾摩托沿山路往返,每人次仅运100斤,耗时且易损果。如今无人机单次运量150-200斤,三五分钟就能跑完一趟。
这一变革源于信宜“社村”合作创新:“社有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让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三华李乘着无人机“飞”出大山,既减了农户负担,更让这颗“金果子”以更新鲜的姿态走向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珠海万山
无人机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注入“智”造活力
在珠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无人机正成为破解养殖难题、激活产业链的关键力量,让这片蓝色海域焕发新的生机。
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区域广阔、水体庞大,使用人工驾船投饵效率低、投喂不均,如何实现高效、科学、精准地投喂?无人机的登场给出了答案。在万山隘洲岛附近的“伶仃牧场1号”养殖平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完成定点撒饵作业,不仅覆盖每一处养殖区域,大幅提升投喂效率和精准度,更降低了人力成本与海上作业风险,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从养殖到餐桌,无人机还织就了一条高效的“空中接力”通道。桂山岛刚捕获的螃蟹带着礁石潮气,经无人机20分钟直达市区;“格盛1号”养殖的章红鱼出水即锁鲜,30分钟内便由无人机送抵餐桌化作晶莹刺身。这种“空中快车”模式,让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生猛海鲜以最鲜活的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为海洋经济发展描绘出更广阔的图景。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