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8月06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技术分享:黄颡鱼养殖鱼不吃料的几大原因及防控

技术分享:黄颡鱼养殖鱼不吃料的几大原因及防控

更新时间:2025-08-06 11:27:24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最近,有养殖朋友问,自己家的黄颡鱼池塘持续20天,亚盐高,不吃料,该如何处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黄颡鱼不吃料几大原因及处理方法:

1.png

鱼不吃料的几大原因:

1、寄生虫:当鱼体感染了寄生虫后,特别是指环虫、车轮虫少量寄生,虽然不会死鱼,但会导致鱼分泌大量黏液,影响呼吸,鱼吃料也会受影响。另外,肠道感染绦虫后,会阻塞肠道,使鱼不能摄食。

2.png

建议:镜检确定后,原生动物的车轮虫,选择用硫酸铜进行杀灭;肠道绦虫类,选用吡喹酮类药物拌料内服驱虫。

2、水体溶氧过低:黄颡鱼是底层鱼,耐低氧能力比较差,当池塘长期低于3个氧以上,黄骨鱼特别容易生病。尤其在老塘底,塘底比较差的塘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建议:定期使用氧化改底(过硫、高铁)一周改一次底,同时在投饵区域放一台增氧机,在喂料前半小时提前打开,减少黄骨鱼因为溶氧问题出现消化不良。

 3.jpg

3、病害因素:黄颡鱼患有肝胆综合症、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肠炎、烂鳃等,由于机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组织器官的受损,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造成鱼类闭口不食。

建议:水体消毒,内服抗生素+肝肠护卫+百草冰丹,提高鱼体体质,恢复鱼体健康。

4.jpg

4、水体浑浊,有机质过多:长期投喂导致水体粘度大,通透性太差,影响鱼的鳃丝,导致呼吸不畅,机体缺氧,鱼吃料自然受影响。

建议:多开增氧机,同时使用好底派、有机酸、芽孢杆菌净化水质。

5、亚盐超标:池塘长期亚硝酸盐超标,导致血液载氧能力下降,鱼肯定会停料,这多发生在长期水质黄浑没有藻相的池塘。

5.jpg

建议:一亩10—15斤的盐降低亚盐毒性。多开增氧机,少量多次换水、生物改底和化学改底交替进行,生物改底建议以乳酸菌为主的生物底改颗粒,化学改底建议使用20%过硫酸氢钾+增氧片。然后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补肥。

6、消毒、驱虫过于频繁:消毒、杀虫频次过多,超剂量使用消杀药物,超剂量使用氧化底改也会导致闭口,如硫酸铜、戊二醛药物等引起鱼摄食量减少,通常会有2-3天的影响。

建议: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杀虫药物时,一般建议在鱼吃料后再用药,在用药1-2天之后大多会恢复吃食。用药后如果鱼出现持续摄食下降,可在用药1-2天后,使用硫代硫酸钠等解毒药物,每亩每米水体2斤,进行解毒处理,另外,加水、换水也是有效办法。

7、天气异常导致:早上到晚上,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层水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塘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得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此时会发现鱼一般上午摄食不好,下午摄食好。

6.jpg

8、光照原因:光线太亮导致鱼不摄食。黄颡鱼成鱼摄食有避光的习性,所以要考虑是不是由于光线的问题。(一般情况是下午投喂时间过早或者是农历15号前后月亮光线太强导致)

建议:推迟黄颡鱼投喂时间,等天黑下来后再投喂试试。

结语:建议大家平时投料时细心观察,很多疾病往往都可以通过其摄食情况来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然后再进一步的通过解剖或者镜检来确诊,确诊后即可对症下药,这样可以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