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发展  >>  宏观和微观杂交:规划水产养殖的未来

宏观和微观杂交:规划水产养殖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5-11-05 11:52:31       来源/作者:深蓝牧渔


f6f8feb722310dbe92ee07e57e056a2b.jpg

宏观杂交育种技术示意图现代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更多优质蛋白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行业高度依赖基因改良,以培育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更能适应不同环境的鱼类。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利用了各种工具,从传统的选择性育种到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然而,每种技术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近期发表了一篇综合性综述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概念框架,将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两个领域整合到一个新的范式下。他们引入了宏观杂交和微观杂交的理论,为鱼类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更精确、更有效的方法。

主要结论

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遗传改良理论:宏观杂交和微观杂交。

宏观杂交(异源后代):通过远缘杂交产生显著的表型变化和可育的异源四倍体和异源二倍体谱系。微杂交(自体后代):通过将父系 DNA 片段整合到主要为母系的基因组中,产生细微的形态变化,但增强生长和抗逆性。微杂交可源于远距离杂交和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雌核发育施加了很高的选择压力(纯合性+异源精子+热冲击),这有助于选择有效的遗传变异。这些理论解决了杂交(存活率低、不育)和雌核发育(存活率低、缺乏雄性)的关键挑战。

当前技术的障碍

在定义新概念之前,Liu 等人的研究回顾了当前鱼类遗传改良的现状,并指出了这些新理论试图克服的障碍:

选择性育种:它是改良的基础,但速度慢、成本高,并且受到可用遗传多样性的限制,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诱导多倍体:利用物理(冷、热)或化学冲击来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例如致畸风险和难以建立可育的四倍体品系。基因编辑(CRISPR):虽然在消除肌肉内棘突或创造多倍体方面很有前景,但其系统性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并且在社会接受方面也面临障碍。远缘杂交:远缘杂交非常有效(到 2024 年,中国批准的新杂交鱼品种中有 68% 是远缘杂交产生的),但面临三大挑战:存活率低、繁殖困难(不育)和识别问题。雌核发育:这个过程是指来自其他物种的精子仅激活卵子而不提供遗传物质(至少人们曾经这样认为),它有助于建立纯合种群。然而,它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极低的存活率(通常低于5%或10%)以及难以扩大种群规模,因为它通常只产生雌性后代。

宏观混合:设计重大变革

第一个提出的理论是宏观杂交。这一概念基于传统的远缘杂交,但对其进行了定义和优化。

宏观杂交是指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异花后代”(异交后代)。

工作原理:选择染色体数目相容或非常接近的亲本物种进行杂交。结果:这种染色体相容性使得可育鱼系的形成成为可能,无论是异源二倍体(包含来自每个亲本的一套染色体,AB)还是异源四倍体(包含来自每个亲本的两套染色体,AABB)。这些谱系可以稳定繁殖。主要效应:宏观杂交引起后代表型(形态)的显著变化。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在培育优良品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该研究团队的杰出成果包括河坊鲫鱼系列(日本白鲫鱼和红鲤的杂交品种)和河坊钝吻鳊鱼系列(钝吻鳊和白鳊的杂交品种)。

微混合:细微而强大的改进

微杂交或许是这项研究中最具创新性的概念。它指的是“自交后代” (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的产生。

关键发现是,虽然这个后代的基因组主要来源于母亲,但也含有来自父亲的小DNA片段。

远缘杂交:染色体数目相等或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其中母系基因组占主导地位,但插入了父系片段。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利用来自不同(失活)物种的精子激活卵子,然后进行热冲击(冷或热)以复制母系染色体。

雌核发育作为一种强大的选择工具

Liu 等人的研究重新定义了诱导雌核发育。传统上,诱导雌核发育仅被视为产生纯合子的一种方法,但作者认为它是选择和微杂交的强大驱动力。

人工雌核发育过程受到来自三个因素的强烈综合选择压力:

“纯合效应”:母系基因组的复制会暴露并清除有害的(致命的或致病的)隐性等位基因。“异源精子效应”:这是一种微杂交现象。它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变异形式,其中父系DNA片段被插入,从而消除不利性状并保留有利性状。“热冲击效应”:寒冷或炎热带来的压力会淘汰较弱的个体,只留下最具适应力的个体。

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的影响非常强烈,研究团队将其比作8-10 代的传统选育。

鱼类的存活率极低,从麒麟鱼的0.01%到草鱼的最高10%不等。但少数存活下来的个体都是基因精英:它们对压力、疾病和生长速度都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

解决“纯雌性”问题

雌核发育(在具有 XX 系统的物种中)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它只能产生雌性,这阻碍了大规模繁殖。

新的微杂交技术框架通过整合回交和自交解决了这个问题。

策略如下:

1.创造出了最初的雌核发育女性(具有微杂交效应)。

2.将这只雌性与同种的正常(野生)雄性交配,产生 F1 代(现在包括雄性)。

3.F1 代通过自交产生 F2 代。

4.可以将 F1 或 F2 代雄性(携带改良性状)与原始雌核发育雌性进行回交,以增强种群中的微杂交效应。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并且已经证明有利性状(如快速生长或抵抗力)能够稳定遗传。

结论:鱼类繁殖的新策略

Liu等人(2025)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它将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宏观杂交和微观杂交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

这种方法可以让基因育种者更加精准:

如果想要产生剧烈的表型变化和新的可育四倍体谱系,则应采用宏观杂交技术。如果目标是在不大幅改变物种形态的情况下改善生长或抗逆性等特定性状,则微杂交(特别是通过雌核发育)是合适的工具。

通过建立这些技术,研究团队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三大关键挑战(存活率、繁殖力、鉴定)以及雌核发育的两大难题(存活率低和种群扩张困难)。这一概念和技术框架为下一代水产养殖遗传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