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鱼类专题  >>  南美白对虾养殖气泡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

南美白对虾养殖气泡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

更新时间:2025-09-29 10:39:00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气泡病的危害贯穿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整个周期,影响对虾养成过程中的成活率、摄食量,会造成对虾体质变差、继发细菌感染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养殖效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气泡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jpg

一、气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泡病发生的核心是 “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具体诱因包括以下几种:

1、藻类光合作用过强:水体富营养化(氮磷过多)导致藻类(如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藻类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远超饱和度(通常溶氧≥120% 饱和度时易发病)。

2、增氧设备使用不当:如表面曝气盘、叶轮增氧机过度曝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被对虾通过鳃或摄食吸入体内。

3、氮气过于饱和:氮循环是池塘中重要的物质循环,在养殖中后期,池塘污染加重,在氨氮、亚硝酸盐高且溶氧偏低时,池塘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而氮气难溶解且无法被养殖动物机体吸收,此时就很容易出现以氮气为主的气泡病。养殖中后期部分水体老化的池塘,水色暗绿,不仅仅容易出现以氮气为主的气泡病,在白天还容易出现以氧气为主的气泡病。

4、水源问题:引入的地下水(尤其是深井水)含氮量高(地下水中氮气常处于过饱和状态),直接注入虾池未曝气处理,导致水体氮气过饱和。

5、工业污染:周边工厂排放的含氮废水进入虾池,或水体中含氨氮、亚硝酸盐等经转化释放氮气。

6、温度剧烈变化:水温突然升高(如晴天午后阳光直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原本溶解的气体快速释放,形成游离气泡,被对虾摄入。

 2.jpg

二、应对措施

1、紧急降低气体饱和度

遮阴控光:用遮阳网覆盖虾池(尤其是中午光照最强时),抑制藻类光合作用,减少氧气产生。
换水 + 曝气:若水源安全(无过饱和气体),先排出1/3~1/2表层水(表层水因光合作用溶氧最高),再注入经曝气处理的新水(曝气可释放过饱和氮气/氧气);若用地下水,需先经曝气塔或叶轮曝气12小时以上,再入池。

抑制藻类:若藻类过盛(水色浓绿、蓝绿),可泼洒少量有机酸(如柠檬酸、果酸)或腐殖酸钠(每亩1~2公斤),暂时抑制藻类光合作用(避免用强杀藻剂,防止藻类死亡污染水体)。

2、调整增氧方式

中午光合作用强时,暂停表面曝气设备(如叶轮增氧机),避免加剧气体过饱和;改为开启底层曝气(如纳米管),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减少表层气体积累。

若气泡病严重,可在池底铺设气管,缓慢通入空气(避免剧烈曝气产生气泡),帮助水体中过饱和气体平稳释放。

3、缓解对虾体内气泡损伤

泼洒食盐:每亩虾池泼洒粗盐5~10公斤,提高水体渗透压,减少对虾体内水分渗透,缓解气泡膨胀(尤其适用于幼苗)。

抗应激处理:全池泼洒维生素C(每亩200~500克)或葡萄糖(每亩1~2公斤),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减少气泡对组织的损伤。

减少对虾负担:发病期间暂停投喂或减少投喂量,避免对虾摄食时吸入更多气泡,同时降低代谢耗氧。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