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导读  >>  虾类专题  >>  对虾出现“肌肉白浊”,原因到底为何?有效的防控措施在这里!

对虾出现“肌肉白浊”,原因到底为何?有效的防控措施在这里!

更新时间:2021-03-26 11:08:28       来源/作者:水产门户网



南美白对虾偷死和肌肉白浊病主要发生在中、高密度养殖虾塘和高温季节,通常在水温28℃以上、养殖时间在50~80天左右较易发生,发病对虾规格在60~70尾/斤,一般在富营养化且水质恶化的池塘极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可发现2~3斤死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可发现20~30斤死虾,甚至有些池塘每天出现一两百斤的死亡量,蜕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虾季节,直至绝收。


由于一般水表层很少能发现病虾,摄食也较正常,绝大部分死虾均是在池底才能发现,因此平时不易被及时觉察,故称之为“肌肉白浊”、“偷死(耗底)”。


微信图片_20210326111304.jpg


造成对虾肌肉白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影响的虾不但与细菌或病毒有关,也与水质指标密切相关。


在高温季节或中、高密度养殖,尤其到了中后期,对虾的排泄物、残饵、老化死亡藻类、池塘内有机物积累在池中,形成腐败有机物,这些腐败有机物在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养殖中后期常见的亚硝酸盐问题,亚硝酸盐可造成对虾代谢功能紊乱,抗病能力急剧降低。


另一方面亚硝酸盐损伤了虾鳃和肝胰腺,形成了鳃部肿胀、肝胰腺红肿等情况,破坏对虾携氧能力,造成对虾肝脏及鳃部出现异变如空泡化,进而造成了对虾的大量死亡。


而水、底恶化又导致水体病毒、细菌大量繁殖。通常在检查患病虾的肝胰腺,会发现大量副溶血性弧菌,这些弧菌是继发性的,当水环境恶化时,弧菌会导致对虾的死亡。因此对虾在上述多种致病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白浊、死亡症状,实际是一种养殖环境恶化综合症。


微信图片_20210326111323.jpg

对虾的肌肉白浊,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良好的水质管理将有助于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1、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高温季节应注意保持一定水位,减少人为惊吓。


2、多注意水质的调控,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同时注意养殖中后期要定期改底,减少池底的腐败有机物积累,注意使用有机碳肥,稳定水质。


3、对于对虾养殖前期因水质不稳定,透明度过大导致的对虾应激产生的肌肉白浊,可以使用多维进行抗应激处理,之后抓紧时间进行肥水操作,降低对虾的应激反应。


4、平时多注意内服,拌喂保肝产品、多维、多矿可以有效提高对虾的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5、对于已经发现有病虾,应即加适量新水调整水质,采用二溴海因对水体进行消毒,连用两天,间隔三天后全池泼洒光合细菌稳定水质,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保肝产品来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实践证明,当维持良好的水质指标时,受影响的虾在6-7天内可以恢复,也就是说虾的恢复情况与水质情况相关。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