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要闻视点  >>  台风+高温!养殖户速收这份“防逃防病防泛塘”攻略

台风+高温!养殖户速收这份“防逃防病防泛塘”攻略

更新时间:2025-07-17 10:41:50       来源/作者:科学养鱼


日前,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25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滚动预测,预计今年登陆我国台风总体强度较强,有7-9个(常年为7个),台风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我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并有1-2个北上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国。台风强度总体较强,从目前来看,已经生成的三个就有两个登陆我国,带来充沛降水,广东怀集、贵州榕江等县城还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漫城的灾情,呈现出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高温热浪出现频率高、极端性强、局部极端性暴雨洪涝的风险高等特点。

image.png

需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等灾害,甚至于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要应对高温高热的短时极端天气。高温会诱发大口黑鲈等养殖动物肝脏损伤和细胞凋亡,还导致水中氧气溶解度下降,溶氧饱和度升高;天气闷热,气压低,水中氧气溶解度下降,因此高温期池塘容易出现缺氧,影响养殖动物摄食和健康。加之天气不稳定,短时强对流天气频发,很容易出现倒藻缺氧,甚至泛塘。基于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我们从技术和一线管理层面总结过去经验教训,为产业一线生产操作及计划管理提供参考。

image.png

一、台风等极端天气前预防措施

1.做好预报信息。台风等极端天气来临前,及时接收台风等发生、发展、路径、警报级别变化、影响范围、地方预警等各种预报预测信息,和周围同行做好交流,提前做好准备,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2.检修设施和改善水质。台风等来临前,提前做好值班、监控等生产安排,及时检查、加固养殖架筏、网箱、堤坝、电路、棚架等和增氧机、投饵机、监测系统、发电机、柴油储备等渔业养殖设施设备,加强进、排水系统和网栏网格等检查及维护。对已损坏或有溃坝隐患的塘埂,要尽早加高加固,防范养殖动物逃逸,及时疏通排洪沟,保持进、排水渠道畅通。强降雨区域应提前两天开始逐渐放水,调低部分水位。树木等提前疏枝、剪短。检测池塘pH、溶氧、氨氮、亚盐等关键指标,多开增氧机,特别是夜晚增加开机时长,增加增氧机的数量或多种类型搭配。适当调水,保持菌藻平衡。

3.转移人员和养殖生物。重大险情出现,危险地带的人员要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好养殖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养殖动物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水域。通过适时分塘转移大规格养殖动物,合理控制商品存塘量,控制池塘养殖密度。对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水产品采取提前收获。没有达到规格、无法集中转移的,可以在台风到来之前2-3天,选择缓释长效、刺激性较小的弱氧化剂如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不宜采用刺激性大、氧化性强的底改剂,改善底质,提前防范返底现象,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4.做好灾害物资储。准备排涝设备,确保强降雨后积水能够及时抽排。准备拦网等,以防出现溢流逃逸等及时拦堵。储备消毒剂、增氧剂、水质调节剂等渔用投入品,为台风等进行和过后进行消毒、增氧、改善水质底质等提供物资保障。准备柴油机等应急发电设备,防止临时断电对养殖动物造成缺氧风险。各类物资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高温、强光、潮湿的影响,做好遮阳、通风、降温、防雨、防潮等措施,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淋雨受潮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

222.png

5.增强养殖生物抗应激能力。台风等来临前2-3天,拌料投喂免疫多糖、寡糖、多维(维生素C、D、E和B族维生素)和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等,提前适当控制投料量,尽量使用发酵料、功能料,提高动物肠道健康。台风等来临前1天,停止投喂,不得采用泼洒杀虫药、投喂抗生素等作为预防措施,以免破坏水质稳定,降低鱼体免疫力。尽可能在白天全池泼洒解毒抗应激制品(晚上甚至夜间慎用,以防缺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二、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应对措施

1.保障人员管理安全。提前做好值班准备,台风期间,严禁人员、船只外出作业,作业人员应尽早撤离至安全区域躲避,直至台风警报解除。期间保持信息沟通畅通,并及时与周围人员沟通情况,研判当下态势,及早做出反应。

2.保障养殖生产安全。强烈气候变化会带来动物机体生理不适,摄食少,在此期间户外养殖一定要停止投喂,室内养殖也要减少甚至停止投料系统工作,避免残饵对水质造成巨大破坏。在此过程中防止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纯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或投放缓释长效的弱氧化剂如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碳酸钠粉(水产用)等,增加池底溶氧含量。

3.做好巡查调控。注意观察池塘监控设施、警报设施,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台风、暴雨等变小要及时进行巡查,根据池塘水位情况,及时开启排水口,降低池塘水位。保持一定盐度的池塘强降雨时及时打开上层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将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保证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做好检查溢流、决堤、拦网等防逃逸等工作,阻挡泥浊水、外塘水进入。检查线路、电压等电力相关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室内养殖还要注意养殖系统参数运行是否稳定,在灾情过程中做好生产保障。

三、台风等极端天气过后应对措施

1.修复损坏设施设备。全面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堤坝、网箱、棚架、道路、树木、料台、增氧剂等养殖设施设备,受损的网箱、拦网等网衣要及时修补或者更换。尽快恢复电力、道路、物资、信息等畅通,清除池塘和进排水口的淤泥或杂物。台风过后升温快,晴热天气多,精养池塘、陆基工厂化养殖车间等尽可能增加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晒。

2.及时补放苗种。做好生产情况统计,因淹没、决堤等原因发生逃逸的,及时进行围网处理,估算存塘数量,确定增补数量。存塘量较多的池塘,适当补种,并加强投喂;存塘量少的池塘,在清理并塘后,补放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品种,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尽量取大规格苗种,力争实现当年上市。苗种做好检疫,运输前要停食锻炼,运输时保持溶氧充足,注意控制种苗装载密度,放养前确保养殖池水体与运输水体水温相差2℃以内,尽量降低苗种胁迫。

3.做好水质调控。台风导致养殖水体混浊,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进而造成水体缺氧、水质恶化。有条件的池塘,可将池内浑水排出,并加注新水;若无法换水,可用沸石粉、明矾等澄清水体,3天后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期间注意增加发酵或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改善池塘水体环境,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加快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通过加水提高水位,适当补水换水,增加遮荫网或增加水草、浮萍等都是有效的降温手段,把水温尽可能的控制在水产动物最适生长温度区间,降低高温影响。室内的养殖设施应尽量多开蛋白质分离器、紫外灯、臭氧发生器等,减少水体有机物含量。

4.及时加强增氧。台风过后升温快,水体昼夜温差大,水生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台风后应及时开启增氧机,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早上、中午、夜晚时段,阵雨、无风、低压、光照弱时适当延长开机时间。没有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的池塘,可及时投放增氧剂或安装底充氧装置,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防止养殖动物缺氧泛塘。

5.注意投喂保健。台风后不宜马上恢复以前投喂量,应随着养殖动物的恢复和水质的改善,逐渐恢复正常投喂,以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在1-2小时吃完为宜。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发酵料,饲料新鲜不变质,存储安全无鼠虫无杂质。可根据天气、气温、水质、动物规格等因素,及时调整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晴天多投,阴天少投,雷雨天不投;上午、中午多投,傍晚少投,晚上不投。可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大蒜素等抗菌中草药以及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用于预防因病菌引起的肠炎病和出血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电解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动物自身免疫力。

6.强化病害预防预控。加强巡塘,早、中、晚各巡一次,注意观察水色变化、养殖动物摄食及活动情况等,发现问题早处理。发现活力差、逃避反应弱、体色暗淡或发黑、外观有缺损、翻白、浮头、离群、昏睡不动、厌食的个体,应及时打捞、观察记录后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区域内感染风险大时,应注意生物安保措施,分区使用器具浸泡消毒要彻底,操作人员在跨区作业要充分消毒手面。已发生暴发性病害的,要准确诊断病因,做好水质检测、病原筛查、病原分离、药敏试验、核酸检查等,建议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预防诊断,对症下药。应用药物时须谨慎,避免滥用药物,不得使用禁用药物,更不能定期使用杀虫药、抗生素等来预防鱼病,会破坏水环境和降低鱼的免疫力,而应稳定水质,优化环境,科学投喂,多方面进行健康养殖系统管理。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