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泰国笋壳鱼池塘养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5-01-24 10:21:11 来源/作者:海洋与渔业杂志
笋壳鱼,尤其是泰国笋壳鱼的价格相对平稳,经济效益较好。笋壳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深受养殖户的喜爱,市场价格可观,对养殖户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当前市面养殖笋壳鱼品种主要有泰国笋壳鱼、澳洲笋壳鱼、杂交笋壳鱼,本文主要介绍珠三角地区泰国笋壳鱼池塘养殖模式。
一、养殖池塘要求
池塘面积3~5亩为宜,本文以3亩池塘为例。水深1.5m以上,池底干净少淤泥,周边有充沛的水源,每1.5亩配备1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二、放苗前准备
1.池塘整理
在上一造收获后,放干池塘水,将淤泥翻土或推上基面,暴晒塘底至龟裂,能有效清除池底积压的有机腐殖质、亚硝酸盐、有害致病菌和敌害生物等。
2.池塘消毒
晒池后,用80目滤网灌注新鲜河水进池至0.5m深。按每亩20斤茶麸的用量浸泡12小时,全池均匀泼洒,可有效杀死各类野杂鱼虾、蛙卵、螺卵等,同时也为后面培水培藻提高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3.池水培养
待7天后茶麸药效消失,可用60目滤网注水至1.5m深。将提前培育的EM菌均匀泼洒,待5-7天后,池水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色转黄绿色。
三、鱼苗管理
1. 种苗放养
苗种要求规格匀称,健康无病,优选已通过病害检疫的苗种。放苗前先用同种鱼苗试水一天,试苗成功率98%以上即可放苗。放苗时,先将苗袋放入池塘中,待鱼苗适应池塘水温可正式放苗。放养密度选择2cm规格鱼苗10000尾,一般在6月初放苗,于次年8月可达到上市规格。
2.种苗分级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易出现大吃小的残食现象,因此在放苗前培育一定数量鲮鱼、麦鲮等廉价鱼花,为笋壳鱼提供充足的营养以防互相残食。同时,放苗45天后,鱼身达到7cm长,对鱼苗进行初次分级,每亩5000尾,改投入5~6cm(9~10朝)的鲮鱼苗;再次养殖2个月后,笋壳鱼规模达到1~2两/尾,再进行一次分级并定塘,每亩2500~3000尾,届时进入成鱼养殖期,并着手准备搭建冬棚。
四、成鱼养殖
1.饲料管理
当笋壳鱼到达成鱼阶段,摄食量大增,需及时补给鲮鱼苗,以防笋壳鱼缺乏进食而造成肠胃炎,更甚者相互残食。投入鲮鱼等饵料鱼苗期间,亦需相应投喂玉糊供给鱼苗,保持鱼苗活力。笋壳鱼达1~2两重时,投喂10~11朝鲮鱼苗,每亩一次性投入1000斤鱼苗,10天后重新补给一批鲮鱼苗。当笋壳鱼达到2~3两重时,改投入11~12朝鲮鱼苗,同样每亩1000斤,进苗时间由10天改为7天一次;当规格到达6两以上,投入12朝~4寸以下鲮鱼苗,投苗频次依实际情况而定,4~5天投一次苗。进入成鱼阶段笋壳摄食量大,3~5两规格时,笋壳鱼一般每天进食约200斤/亩;而5两到上市期间,每天进食约300斤/亩,因此池塘里必须确保有充足鲮鱼苗,保证池塘里不少于1500斤鲮鱼苗。
2.水质管理
笋壳鱼因养殖密度大,摄食量、排泄量也十分庞大,池水管理不慎则容易造成水质败坏,有害物质积累增多,滋生病菌。预防胜于治疗,要防御笋壳鱼患病,首先就要加强水质管理。幼鱼养殖期间其体质脆弱,需保持水质“嫩”“爽”,水质不宜过肥,水色不宜太浓,透明度大约20~25cm。成鱼养殖期间,投喂量加大导致水中有机质增多,水质容易腐败,因此要定期进行水质改底。夏季改底10天一次,春秋期间15~20天一次,冬天棚内10天改底一次。首先换水20~30cm,使用溴氯海因降解氯仿、藻毒等有毒有害有机物,隔天再用改底药物彻底分解有害物质,并抑制致病菌繁殖,减少不必要的耗氧。此外,入秋后起北风,孢子虫繁殖迅速,对笋壳鱼损害较大,因此须在立秋时进行一次消毒,杀灭孢子虫。
3.日常管理
加强日常巡塘,细心留意鱼的健康状况、摄食情况、水中游动情况,密切观察水色,注意保持水中含氧量。养殖期间视情况开启1台增氧机,消毒时候需开启2台,进入冬棚后需保证24小时内不少于1台增氧机,池塘内2台增氧机可轮换使用以保持增氧机寿命。白天、夜间和雨天都有巡塘工作,常备增氧剂等预防突发情况,缓解鱼的应激反应。每周进行一次pH、氨氮等检测,保持pH值7~8.5,氨氮达标。以上情况做好养殖日志。
4.越冬管理
笋壳鱼养殖周期较长,10月中旬定塘后需着手搭建塑料大棚越冬,上层覆盖双层塑料薄膜,薄膜留有一定间距的细孔,保持温室通风,防止下雨天薄膜下榻和棚内闷热造成笋壳鱼缺氧致死。保持棚温25℃以上,水温22℃以上,水深1.8~1.9米。越冬期间,笋壳鱼摄食稍有减少,可根据实际降低投入鲮鱼苗频次。温棚内空间相对密闭,水质更需小心处理,务必注意水中富营养化问题,营养过剩容易诱发水中有机质大量积聚,耗氧增多,有害物质增多,鱼病发生等系列问题,对笋壳鱼的伤害无法估量。
5.病害防治
由于笋壳鱼养殖密度大,一旦暴发鱼病难以控制,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鱼病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定期投喂水产专用三黄散、肝胆散等,增强笋壳鱼消化能力,既能加强鱼体健康,也能减少水中残饵,保持水质清爽。投喂量也要充足,避免相互残食,造成鱼体表面损伤,病菌借机而入(如表)。
6.收获与总结
6月放苗,次年8月份开始可分批上市,规格达到600~650g为最优。投喂鲮鱼苗饲养笋壳鱼,塘头价可达到41元/斤,投入鲮鱼苗成本约5元/斤,按照每5斤鱼苗可养成1斤笋壳鱼计算,投入鱼苗成本达到25元/斤,其他塘租、电费、用药等成本折合每斤10元。以鲮鱼苗投喂笋壳鱼,亩产达到4000斤以上,每亩利润可达2.4万元,收益可观。
对比冰鲜、饲料投喂的方法,活鱼苗投喂养殖方法优劣参半,具备以下优点。
(1)提升品质
此模式养殖笋壳鱼肉质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体色呈土黄色,卖相好,价钱高。
(2)促进活力
笋壳鱼在捕食活苗过程中,增加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逆性。
(3)减少染病
冰鲜投喂的鱼杂相对活鱼苗携带病原体的几率更大,而长期的饲料投喂容易加大肠胃负担,导致肠胃炎。
但是,笋壳鱼养殖也有一定不足,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投产。一是笋壳鱼养殖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投入鲜活鱼成本较大,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市场价格对收益影响大。二是投喂鲜活鲮鱼大多无检疫,也有一定几率携带病菌,对笋壳健康造成威胁。三是鲮鱼在冬季一般难求,供应受限制,需提前谋划以防笋壳鱼断食。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