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人类首次实现毛鳞鱼人工养殖
更新时间:2024-12-17 12:50:08 来源/作者:壹渔业 /编译
冰岛科学家首次实现人工养殖毛鳞鱼,从孵化到成鱼。
毛鳞鱼,一种小型远洋鱼类,分布于北半球的极地地区,尤其是冰岛、加拿大、挪威和俄罗斯等地区。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体型小,通常用于制作鱼粉和鱼油,供水产养殖使用。
由于毛鳞鱼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寿命较短,且缺乏有效的人工养殖技术,因此只能通过野外捕捞获得。
此前,关于毛鳞鱼的人工养殖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毛鳞鱼的卵和幼鱼阶段,或者是圈养成鱼。迄今为止,最长的研究是在海外网箱饲养毛鳞鱼幼鱼四个月。
然而,近日冰岛科学家宣布,成功实现了毛鳞鱼从孵化到成鱼的首次人工养殖。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在渔船上收集毛鳞鱼的受精卵,并将其运送至冰岛格林达维克的水产养殖研究站,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孵化。
受精后30天,毛鳞鱼成功孵化为鱼苗,其生长过程非常稳定。
研究团队使用富含营养的轮虫和卤虫作为初期饲料,同时维持水温稳定在7°C,有效促进了毛鳞鱼的快速生长,孵化后仅一年便达到了性成熟。
进入第二年后,毛鳞鱼的生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成功在2.6年内长到了18.4厘米,这一生长周期明显短于冰岛野生毛鳞鱼的6年生长周期。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毛鳞鱼幼体在养殖的第二年到第三年间,死亡率高达38.6%,且部分毛鳞鱼出现了颅面畸形,可能与水箱壁的碰撞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问题凸显了水箱设计和精细化养殖操作的重要性,必须尽量减少操作中的压力,确保鱼类福利,以提高养殖成功率。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不仅弥补了毛鳞鱼人工养殖的空白,也为水产养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持。
每日更新
重点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 农业农村部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站
【科研院所】: 华南农业大学 | 中山大学 | 广东海洋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上海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