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用药减量  >>  池塘倒藻的原因及处理

池塘倒藻的原因及处理

更新时间:2025-05-07 11:36:16       来源/作者:华中渔业研究社


俗话说:“翻塘一次,三年白养。”要说引起翻塘的原因,70%以上都是因为“倒藻”,之前就见过因倒藻翻塘,一次性死亡30万斤鱼的惨剧!学会处理“倒藻”,对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下池塘倒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image.png

倒藻发生的原因:

1、天气突变:在由晴天突然变成阴雨天的时候特别是连续晴天突降暴雨,或持续阴雨天突然放晴,温度、气压、溶氧、pH值也会随着天气突变而骤变,藻类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引发倒藻。

2、管理不当:在不恰当的时候下肥、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特别是使用对藻类杀灭作用比较厉害的产品,如硫酸铜、漂白粉、强氯精等。

3、藻相单一:池塘中某些藻类如蓝藻、裸甲藻等易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常规藻类生长和繁殖。一旦占优势种群的藻类生长达到顶峰便会老化死亡,造成倒藻。

4、底部环境差:底部沉积了过量的有机物,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会大大增加耗氧,导致底部溶氧较差,好氧菌减少,使大分子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短链有机物不能进一步被氧化分解为可直接被藻类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藻类失去生长必需的营养来源而大量死亡。

image.png

5、藻类营养缺乏或营养结构不合理。

倒藻的危害:

1、溶氧降低

倒藻发生时,一方面,水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另一方面,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造成池塘溶氧急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由于藻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3、水色也会急剧变化

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先变黑再变清,时间长短不定;另一个是变红。

4、水体变浑浊

藻类不足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

5、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

倒藻后水体理化性质会发生急剧变化,轻者导致缺氧浮头、生长慢,重者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image.png

倒藻处理四部曲:

增氧、解毒、改底、肥水

发生倒藻后,首先需要进行水体解毒和抗应激处理,为了避免养殖水体的缺氧,同时需要加开增氧机,并配合使用增氧颗粒或增氧片,避免养殖动物在夜间缺氧。

倒藻还需要注意底质改良,因为倒藻后,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藻类的大量死亡,整个池塘的溶氧急剧下降,导致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下降,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一旦天气恶化,就有泛底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有机酸解毒的同时,需要使用氧化型改底,如过硫酸氢钾进行底质改良,再进行培藻操作。

建议方案如下:

1、开启增氧机,入夜前使用增氧片,避免夜间缺氧。

2、检测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水泼洒调节。

3、使用多元有机酸如“单硅酸活水素”或“果酸泡腾片”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处理。

4、使用“好底派”或“过氧化氢颗粒”等氧化型底质净化颗粒和颗粒氧进行底质改良。

5、补充新水,重新培藻。引进周围池塘里面优良的藻水,磷酸二氢钾每亩8两+蛋白多饵肽每亩一斤,快速肥水。

肥水前最好先检测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动物,如果是则应先杀灭后再肥水;有时绿色的水体变混浊后,其中会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黄泥色的,此时应用灭藻剂来处理先对甲藻进行处理后再考虑肥水。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误时机并加大处理难度。

重点推荐

1/1

咨询服务:020-34466381 | 合作服务:18620920190 | 会员服务: 020-34466381

地 址: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市南路4号段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4号楼 邮编:511453

粤ICP备2020080301号

Copyright 2006-2019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